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公益方舟”11年救下300余名落水者
打造家門口的婦女兒童“友好生態(tài)圈”重慶建成市級“渝好空間”48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方舟”11年救下300余名落水者

7月31日晚上8點,一群身穿橙色救生衣、頭戴安全帽、衣服上印有“方舟救援隊”標志的隊員在沙坪壩區(qū)中渡口碼頭整裝待發(fā)。

   連日來,重慶氣溫逐漸升高,不少市民來江邊戲水歇涼。方舟救援隊的隊員每日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戰(zhàn)”。

  3分鐘生死時速營救落水者

   游泳愛好者張先生突感抽筋,湍流瞬間將他沖離原定路線。掙扎中嗆水的他拼命揮手,引起了岸邊值守隊員的注意。很快,橙紅色沖鋒舟劈開航路。操舵手王青松穩(wěn)穩(wěn)地駕駛沖鋒舟,救援員蘇仁鋒半跪在船頭緊盯目標。發(fā)現(xiàn)落水者后,王青松駕駛沖鋒舟緩慢靠近落水者,蘇仁鋒用專業(yè)的救援動作把落水者拉上沖鋒舟?!皾q水這么危險,怎么還去游泳呢?”當沖鋒舟載著張先生安全到達岸邊后,隊員們松了口氣,語氣中有責備更有擔心?!懊磕昶甙嗽率羌瘟杲难雌?,也是方舟救援隊最緊張的兩個月。”方舟救援隊負責人羅鋼介紹,落水的原因很多,不會游泳耍水掉下去的,會游泳體力不支或者突然抽筋的……

   “大家忽視了江水的復雜性,下河道其實有個落差,水漫上來之后,它會形成一個水底的斷崖,你在水面上看不到,繼續(xù)往前走,腳踩滑就掉下去溺水了。”羅鋼說,無論隊員在江邊豎立多少警示牌,提醒多少次,還是有市民以身犯險,“我問過專業(yè)的游泳運動員,哪怕身體素質非常好,哪怕堅持長期訓練,遇到江面漩渦也就比普通人多堅持幾分鐘,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非常微小,一定不要心存僥幸?!?br>
  戶外技能轉化為救生本領

   方舟救援隊專業(yè)高效救援的背后,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yè)的“非專業(yè)”人士,將這些人聚集起來參與救援的正是羅鋼。

   多年以前,羅鋼開始接觸登山、攀巖、皮劃艇、潛水等戶外運動。

   “一開始覺得刺激好耍,但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除了追求個人刺激與冒險,我想這些技能還有更重要的用途,比如救援?!绷_鋼說,戶外運動中錘煉的攀巖、探洞與繩索經(jīng)驗,成為其參與救援活動的“硬功夫”,更讓他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藍天救援隊等志愿者組織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羅鋼和其他志愿者也自發(fā)參與了當年的救援。

   2014年,在磁器口街道的支持下,羅鋼集結戶外運動中志同道合的朋友創(chuàng)建了重慶磁器口義務應急救援隊,這就是方舟救援隊的前身。2017年,正式更名為方舟救援隊。

   10多年來,救援隊多次為重慶及周邊地區(qū)的戶外運動提供公益服務,同時積極參與自然災害救援等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救援300余名落水者。目前,方舟救援隊共有隊員18人,志愿者260名。

   “我們的專業(yè)隊員要先考五級應急救援員、急流救生員等證書,再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考沖鋒舟、摩托艇駕駛資格。”羅鋼說。

   每年暑期來臨,方舟救援隊還會迎來不少新鮮血液,他們是河海大學的學生。“我們本來學相關專業(yè),來方舟救援隊參加暑期實踐,一方面能在實踐中學習知識,一方面是被前輩的精神打動了?!焙雍4髮W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學生虞雯皓兩次來重慶,沒空四處看看,把時間都奉獻給志愿工作。

  專業(yè)設備提高救援效率

  如今,方舟救援隊的設備更加專業(yè)化、精良化。他們在原有的水域組、醫(yī)療組、指揮組的構架上增加了無人機組?!坝脽o人機去實時跟進救援情況、探查環(huán)境狀況,相對人力搜尋來說更高效。”羅鋼說。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有一種無人機比較特別,機身呈方圓形且體型較大,4個螺旋槳翼分布在四周,顏色呈鮮艷的橙黃色。羅鋼解釋稱,這不是普通的無人機,而是飛行救生圈。在水域救援中,尤其是嘉陵江、長江這樣的大型江河中,江水的水流速度極快,導致沖鋒舟有時不能快速且準確地抵達現(xiàn)場。這時,飛行救生圈能精確投擲到被困人員身邊,保護落水者安全,爭取到更多的救援時間?!翱匆娪腥寺渌耍f別盲目救人,水的沖刷力很強,一個人落水可能需要6個人才能拉起來?!绷_鋼說,“我見過不少徒手救援的悲劇,要對抗江水的沖擊力,需要有專業(yè)的設備——激流救生馬甲?!?br>
   激流救生馬甲前窄后寬,尼龍材質。羅鋼介紹:“不同于一般的救生衣,激流救生馬甲泡沫內(nèi)部分布數(shù)百萬個獨立密封氣囊,阻隔水分滲透,在水里泡很長時間也能提供浮力,在水邊執(zhí)勤的時候必須穿上。”

   (轉自《重慶日報》2025年8月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