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中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2021~2022)》——志愿服務藍皮書創(chuàng)刊號發(fā)布會,發(fā)布了《志愿服務藍皮書:中國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2021~2022)》。 志愿服務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暢通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 縱觀2021年,我國志愿服務事業(yè)立足百年變局和時代新局的關鍵時期,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推動應急救援救災規(guī)范化、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等方面,不斷彰顯強大生命力,展現(xiàn)新作為,實現(xiàn)新?lián)敗?/p> 每萬人有1544名志愿者 在全國各黨政部門政策與活動的支持下,我國志愿服務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tǒng)中顯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平均每萬人中就有1544人注冊成為志愿者,約占總人口比例的15.4%;志愿團體113萬個,志愿項目621萬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6.14億小時,人均志愿服務時長為7.44小時,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熱情高漲,無論是志愿者人數(shù),還是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都已經達到了相當規(guī)模。 全國志愿者總數(shù)年增長曲線顯示,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從2012年的292萬增長到2021年的2.17億,在10年時間里志愿者人數(shù)穩(wěn)定而快速地增長,翻了74倍之多,志愿者人數(shù)飛速增長,表明各地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不斷提高,為社會發(fā)展進步奉獻自己的力量。同期,全國志愿服務團體數(shù)從2萬個增長到93萬個,志愿服務項目數(shù)從1萬個增長至541萬個,分別相較2012年增長了46.5倍和541倍,展現(xiàn)出中國特色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的勃勃生機。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 為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于2020年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評估監(jiān)測基期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呈現(xiàn)出參與面廣泛、覆蓋面廣泛、服務內容深入等特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受好評。 總的來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參與率和認知率都比較高,有超過八成的被訪者參與過或聽說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開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民眾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中,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僅深入人心,也促進了社會實踐。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被訪者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了解程度都比較高,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也做到了入心入腦。其中,了解此項志愿服務內容的被訪者比例大都超過了65%。而“不太了解”的比例不足15%,了解程度一般的比例約為20%。 具體來說,居民對“持續(xù)深入喪葬改革、婚俗彩禮改革等移風易俗”了解最多,占比達68.88%;其次,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被訪者比例為65.25%,了解“豐富活躍文體活動和文化生活”占比為64.49%,“宣傳宣講黨的重大會議精神、政策”的知曉率也達到了62.86%。這也表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各項志愿服務深入開展,起到了良好的功能。 我國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最重要的是在物質文明實現(xiàn)之后,在精神文明層面滿足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偟膩砜?,新時代文明實踐這五項工作內容,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都非常高,其總和都超過了70%,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以及豐富活躍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幾項內容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別是“豐富活躍文體活動和文化生活”(73.66%)、“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72.54%)、“宣傳宣講黨的重大會議精神、政策”(72.33%)、“持續(xù)深入喪葬改革、婚俗彩禮改革等移風易俗”(70.91%)。 總的來看,民眾接受新時代文明實踐占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比例較高,均在70%左右,說明民眾接受情況總體較好,“豐富活躍問題活動和文化生活”的接受程度最高,比例為72.03%。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總體開展情況較好,受到民眾廣泛好評。各項活動非常滿意的比例均超過了50%,接近60%;比較滿意的比例也超過三分之一??傮w來看,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滿意的比例均超過了九成。說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獲得了民眾的廣泛認可。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要求,要建有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科普平臺、健康體育服務平臺等五大平臺。從總體來看,各村居平臺建設情況較好,幾大主流平臺建設均超過了七成。其中起到基礎作用的理論宣講平臺建設比例高達80%,發(fā)揮了較好的理論宣講作用。文化服務平臺達到79.23%,健康體育服務平臺達到75.38%,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精神文化和體育娛樂需求。科技科普平臺達到74.62%,教育服務平臺為70.77%,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育和科技扶貧的功能。 經濟水平制約志愿服務 自2018年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原服務在全國各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進展。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志愿服務“生根發(fā)芽”并“茁壯成長”,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了黨的先進理論和思想,傳播了黨的政策和聲音。但仍需看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制約志愿服務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為上層建筑的精神文明,勢必會受到物質基礎的影響。另外,地方財政經費也是制約志愿服務開展的因素。志愿服務是無償?shù)?,但開展志愿服務不是無成本的。第三,志愿服務資源配置集中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分配給實踐所、站有限。 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占總人口的18.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占總人口的12.6%。與老齡化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農村社區(qū)的“空心化”現(xiàn)象。由于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工作,不僅造成農村人口規(guī)模萎縮,也導致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極不合理分布。人口流出較多的農村社區(qū),老齡化形勢更為嚴峻。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不僅降低了社會的活力,也給志愿服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總的來看,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資源配置過于集中、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某些社會問題(如老齡化、農村社區(qū)空心化等)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開展的影響,與其他工作重疊、疫情影響工作推進等問題,制約著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的發(fā)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高文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