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179個山寨組織被通報 一批非法社會組織被取締
我國社會組織突破80萬,縣級最多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179個山寨組織被通報 一批非法社會組織被取締

    2月7日上午,民政部網站公布了近期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涉嫌為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共179家。

    名單顯示,這些組織不少以“中國”“全國”冠名,如“中國美麗鄉(xiāng)村研究中心”“全國名人書畫藝術聯合會”,甚至還有“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推進組織委員會”。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表示,這些組織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涉嫌為非法社會組織,提醒公眾謹防上當受騙。

    2月8日-9日,北京市民政局對非法社會組織“中國能源裝備協(xié)作會”“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yè)聯盟”“中國體育企業(yè)家俱樂部”等進行集中取締。

    非法組織蹭“雄安新區(qū)”熱點

    一些社會組織“蹭熱點”,以當前國家相關重點工作為幌子未經登記從事非法活動。新京報此前曾曝光了一個自稱“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與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中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的“山寨社團”,該組織吸收會員、舉辦活動,并稱將在全國各地建4萬個地方服務機構。

    此次通報中也涉及此類“蹭熱點”的組織。如一家名為“國務院精準扶貧基金會”的社會組織被曝光。國務院扶貧辦曾針對多起群眾來信來訪,詢問扶貧組織機構真?zhèn)蔚仁乱俗鞒雒鞔_通報。國務院扶貧辦通報稱,經核查,國家層面沒有“中央精準扶貧辦公室”或“國務院精準扶貧基金會”等類似組織機構。

    此外,隨著雄安新區(qū)的設立和建設,有的非法社會組織也打起了“蹭熱點”的主意。此次曝光的一家名為“雄安貴陽新區(qū)基金會”的社會組織即未登記社會組織。

    記者查詢中國社會組織網,目前沒有任何在民政部登記的名稱含“雄安”的社會組織。在地方民政部門登記的只有“北京支持雄安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會”與“三亞市雄安新區(qū)(河北)商會”兩家。北京支持雄安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會為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主管,業(yè)務范圍包括政策宣傳、區(qū)域協(xié)作等。中國社會組織網對這兩家社會組織均公布了聯系電話和辦公地址。

    有組織規(guī)定主席職責為“拉贊助”

    一家被通報的名為“全國高校文學社團聯合會”的社會組織,其簡介自稱是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文件精神指導下,由中國境內各大高校文學社團在湖北武漢發(fā)起成立的網絡性大學生文學社團公益性聯誼學生組織。包括9個省級分會、會員單位470余家(即大學文學社團),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其章程中明確“主席有為活動拉取商家贊助,獲得各相關單位支持的義務”。

    記者從民政部相關司局獲悉,社會組織設立地方機構也是被中央明令禁止的。2016年8月,中辦國辦下發(fā)《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嚴禁社會組織之間建立垂直領導或變相垂直領導關系,嚴禁社會組織設立地域性分支機構。

    同時,民政部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如果社團從事了營利性經營活動,將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并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對于違法所得,則將予以沒收,并可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北京集中取締非法社會組織

    針對這些非法社會組織,按照民政部統(tǒng)一部署,北京市民政局近期啟動了“集中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2月8日-9日,北京市民政局對非法社會組織“中國能源裝備協(xié)作會”“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yè)聯盟”“中國體育企業(yè)家俱樂部”“土壤環(huán)境修復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等進行集中取締。

    北京市民政局在此前接到群眾舉報,反映“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yè)聯盟”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違法活動,并涉嫌詐騙、傳銷。執(zhí)法人員立案調查后發(fā)現,該聯盟成立于2014年9月,對外宣稱其是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指導下建立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而經進一步核查驗證,該聯盟未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與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也沒有任何關系,是個徹頭徹尾的非法社會組織。

    “中國體育企業(yè)家俱樂部” 是北京體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體銀商學院、中超公司等20多家體育機構和個人聯合發(fā)起成立的。其在今年1月4日正式啟動會員加盟,面向國內外體育企業(yè)和組織機構的企業(yè)家及管理者、科研帶頭人等進行會員招募。

    但是,僅僅在其招募會員的8天后,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就向北京市民政局發(fā)函,反映其涉嫌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對此,執(zhí)法人員第一時間開展立案調查,并通過網絡搜索、現場調查等方式掌握了情況。

    “中國能源裝備協(xié)作會”涉嫌存在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行為。2016年5月4日和2017年7月2日至7月9日,“協(xié)作會”以社會組織名義分別作為承辦方及主辦方,與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自動控制工程中心共同舉辦了兩次“汽輪機控制及保護系統(tǒng)高級研修班”,并向參會單位收取了培訓費。

    經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人員調查,“土壤環(huán)境修復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于2014年10月25日由北京海納眾信環(huán)境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7家單位發(fā)起成立,辦公場所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汽車博物館東路諾德中心,下設58家成員單位。該非法社會組織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在北京、蘇州、杭州等地活動。

    民政部:與社會組織合作先“驗明正身”

    一些虛假社會組織“蹭熱點”借機斂財早已引起了民政部門的注意。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民政部針對社會上出現一些未經登記的“軍民融合”聯盟、協(xié)會、促進會等組織發(fā)布提示信息。

    對于此類社會組織,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提醒社會公眾在加入或者與其合作時,應當首先查驗這個組織是否具備合法身份,以免上當受騙,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和法律糾紛。

    對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名義進行活動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大隊五隊隊長于躍表示,非法組織被政府取締后,如果繼續(xù)開展活動,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民政部表示,為獲得取締非法社會組織的有力證據,歡迎有關單位和個人通過以下渠道提供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線索。向民政部提供線索的渠道包括登錄中國社會組織網首頁的“投訴舉報”專欄,在線發(fā)送相關證據材料;舉報郵箱jbshzz@vip.163.com;傳真:010-58124144。

    (據《新京報》、《中國社會報》等綜合)